今年8歲的梁遠集(Jun)與我們見過的少年老成的孩子們不同,以天馬行空的方式成長著。他對未來的構想很簡單:“我現在就很喜歡運動了,以後要成為一個更喜歡運動的人。”他目前最喜歡的運動是滑板和滑雪,每個週日他都會去參加滑板課,每逢雪季則跟家人們一起去滑雪。從三歲時就開始的滑板運動對他來說則是由膽怯轉向隨遇而安的契機——“以前我很膽小,玩滑板的時候會怕摔跤,現在我覺得:摔就摔吧。”

 

 

 

對Jun來說,媽媽唐霜像是太陽,原本以為是形容媽媽帶給他溫暖明亮的感覺,但他卻說到:“因為我和爸爸都要聽她的,就像太陽在太陽系的中心一樣。 ” 而對唐霜來說,Jun對她來說是一部電影,自己和孩子他爸是唯一出品人、投資人,參與部分導演和編劇(非常微小),沒有任何剪輯權,管不了它的發行,也可能完全分不到票房。與我們想像中的溫情畫面不一樣,他們倆對彼此的形容似乎有股暗暗較勁的勢頭。

 

 

在一起生活的情境下,即便不刻意製造特殊的回憶,平淡美好的陪伴就已經是最好的饋贈,Jun就告訴我們他最喜歡跟媽媽一起做蛋糕,他們還一起閱讀,一起滑雪。在日常的交往中,Jun和唐霜都在相互摸索中成長著,在這雙向的交流路徑中為對方傳達能量,也從對方的身上重新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以及不足,比起母子來,更像是姐弟。

 

 

為了更直接也更準確地了解唐霜與梁遠集在日常生活中的相處方式,我們邀請他們分別以時尚和生活為主題,進行了一次簡短的對談。

 

P:先介紹一下自己吧。

TS:唐霜。正經營一家品牌諮詢公司,也撰寫時裝評論。

JUN:我叫梁遠集,也叫Jun。我今年八歲,去年七歲。

 

P:說到時尚,各自腦海中第一個蹦出的詞語是?

TS:一言難盡。

JUN:是什麼?

 

P:說說平時是怎麼穿衣服的吧?相較於豪無目的地搭配,所穿的衣服是否就代表了你們想要呈現給他人的自我性呢?

TS:外表和內心一致,不矯情。

JUN:根據天氣選擇,熱的時候穿短袖,冷的時候穿長袖配外套。不是,我穿衣服是為了讓我不冷不熱。

 

 

 

 

 

P:哈哈哈,那有沒有覺得對方的衣服不好看的時候?

TS:都是我們挑的,怎會不好看。

JUN:媽媽有一條裙子是粉色的,我討厭粉色,而且它把手啊腳啊都露出來了,看起來很冷。還有媽媽的牛仔褲都有破洞,很醜。

 

P:接下來講講生活吧,你們在遇到分歧時,都是怎麼做的,有鬧過脾氣嗎?

TS:鬧,每次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現在我也學會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事情過去。

JUN:有鬧脾氣,但是最後都和好了。

 

P:這種時候希望對方怎麼做呢?

TS:希望他講道理一點。

JUN:希望媽媽聽我的一些建議,如果我的建議不對或者不好,也不要罵我。

 

P:排除分歧與摩擦,分享一下自己記憶裡的對方吧。

TS:有一次我們去日本旅行,路上要坐好幾個小時的新幹線,我們帶了一個switch遊戲機,兩個人都很想玩。原本說好輪流玩的,可我實在太投入了,玩得不肯放手,而他居然讓給我了。

JUN:七歲的時候,媽媽第一次為我做了一個生日party,她把家裡弄得都是氣球,買了很好吃的生日蛋糕,請了很多同學來,我很開心。

 

 

 

 

#jnby by JN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