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騫   陳鴻宇   陳陳陳

一支名為《自由之路》的紀錄片開啟音樂與藝術之間碰撞的故事,面對現實生活的困境,速写邀請三位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前往額爾古納草原,尋找自由的聲音。他們懷著對各自生活的期待在眾方紀相遇,以身體接近自然,尋找聲音的起點,暢談對生活與自由的感觸並決定用創作給出自己的答案。

 

 

 

 

自由之路  EP1  自然

 

 

"雖然身體現在被困在這了,但我的大腦和我的靈魂是自由的。"

馬伯騫'

 

歌手、演員、策展人,標籤之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

CROQUIS/速写與馬伯騫一起,追尋內心自由的聲音,遠離標籤和噪音,前往額爾古納草原,發現真實的自己。

 

 

 

 

所謂的自由,
是一種享受自我
的狀態。

 

80、90後常會把"不自由"歸咎於"訊息時代"帶來的焦慮。但馬伯騫認為,可能00後05後根本不會去討論這個話題,因為訊息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關於自由的理解也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追求自然和真實的事物,而有的人嚮往VR和虛擬世界,我們沒必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去做自己享受的事情就好。

 

 

 

 

 

 

對自己的
期望是:
比完美更完美。

 

馬伯騫對自己的要求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高,他坦言,自己會常常感到失望,因為"期待有點過高"。不過天生的好心態讓他可以迅速地走出陰影,去看新的東西,找新的方向。

 

 

 

 

 

 

聊態度?
我先撤了。

 

當今社會我們總喜歡聊一個東西;"你的態度是什麼?"如果我們為了態度而去做態度,一般會變形。馬伯騫更在意的是做一件事情背後的邏輯與思考。我們沒必要過份糾結什麼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是一個狀態,這世界那兒都是自由。草原的幾日是開心且有收穫的,對馬伯騫而言,這更像是他的"注意力集中之路"。"他使我更明白自己在做的事情,原來這顆鑽石可能還得磨,這次它磨清楚了。"

 

 

 

 

自由之路  EP2  自處

 

"對於我們這種凡人來說,只能通過不斷地折磨自己,讓自己痛苦和高興,在反反覆覆的過程裡走自由之路。"

陳鴻宇'

對於陳鴻宇來說,如何與自己相處一直是重要的人生課題,只是這一次不再以「孤獨」的形式探索。速與陳鴻宇一起放空自己,聽#自由的聲音。帶著旅途中的風沙星晨,回到額爾古納草原,與每一個真實的自己重逢。

 

 

眾方紀:夢想的一種變形

 

眾方紀坐落在額爾古納與俄羅斯邊境的草原上,是陳鴻宇給自己的三十歲生日禮物,"眾方紀是某個時間,夢想的一種變形。"陳鴻宇說最開始很簡單,就是想再荒野中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子,後來慢慢才發覺,可能是一種想要讓自己逃離,或是進入到某種狀態裡的情緒促使它去完成一切。"所以它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實驗,是我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或是我想要拿它去找一個答案。

"眾方紀究竟代表了什麼?至少這一次,它不再是孤獨的代名詞,而是"打開"自己,邀請朋友們聚在一起,創造出很多想像不到的樂趣,"是未知的,挺好玩的"。

 

 

 

 

 

 

 

自由就像生活的禮物

 

在關於自由的討論中,"生活"是被陳鴻宇反覆提及的詞。人們會在生活中不斷的做出選擇,從這一個結束到下一個開始,"如果只有在不斷選擇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自由的存在,其實是一種束縛"。陳鴻宇說出這句表面上聽起來令人感到十分好奇的話,然而,他很快解釋道,"有時候你需要在生活裡,真正放鬆的去享受點什麼,不是因為選擇來到草原,才覺得找到自由。無論你身在哪裡,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情和心態,學會與自己相處,生活中的任何一刻都能感受真正的自由"。無目的性的、隨機的、就像生活的禮物一樣。

 

 

 

剛好,我們都相信直覺

 

陳鴻宇說自己是一個相信直覺的人,"你跟那種直覺很強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去感受一些東西",陳鴻宇、馬伯騫、陳陳陳,三位創作風格不同、性格也大不相同的音樂人要在一起合作音樂作品,聽起來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磨合的,而在短暫的相處過程中,陳鴻宇很快發現"我們的共性,是都比較相信直覺",這樣的共性,也讓三個人的合作變得簡單純粹起來,"如果這首音樂讓我們個人能回憶起這兩天的時光,能回想到這種白天是草原,晚上是星空和銀河的狀態,就很棒了"。在滿足別人之前,我們得先滿足自己。

 

 

 

 

 

自由之路  EP3  自我

 

"創作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扎扎實實的自由。"

陳陳陳'

世界上有些人會走舉重若輕的路線,而他應該會單純地"舉重",那"重中之重"的應該是創作這件事。這一次速與陳陳陳一起前往額爾古納草原,一個名為"清理資源回收筒"的藝術計畫,釋放真實的自我,

聽#自由的聲音#

 

 

清理資源回收桶─我想去更遼闊的地方

 

陳陳陳為這次《自由之路》的主題制訂了一個"清理資源回收筒"計劃。在他看來,草原是每台Windows電腦的預設桌面,大家的日常工作其實都是在"電子草原"上進行的。

清理資源回收筒,則是我們當代都市人某種解構"工作"的儀式。清理完所有文件,出現一個乾淨的草原,把自由還給自己。

 

 

 

 

 

 

卡斯騰,哈里斯(Karsten Jarries)在《無限與視角》這本書裡,將是借比喻成一座劇場,你買到哪個位置的票,就要受到這個位置所能提供的視角的束縛。"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這種美感主要來自於遼闊、寬廣、磅礡等類似屬性的東西,而人造的東西很難達到。所以我希望這件藝術作品能夠去到一個本身足夠遼闊的地方完成。"於是這個約三公尺高的資源回收筒連同大型圖示氣球一起出現在內蒙古額爾古納草原上。三位音樂人馬伯騫、陳鴻宇、陳陳陳合力將漂浮在空中的氣球收到資源回收筒裡,並在夜晚將資源回收筒裡的氣球點燃,完成這場"清空"儀式。

 

 

"火燃燒起來的時候,我感受到一股力量。一個是悲劇的力量,一個是狂歡的力量,人類總是在兩股力量之間周旋,像尼采所說的那種悲劇和狂歡結合時候的衝突感。所有好的作品都是這兩股力量的完美融合。"那天晚上火非常大,但那一刻對陳陳陳來說反而特別安靜,"平靜但又在爆發的感覺"。

充氣球要用到的氦氣通過解壓閥釋放出來的聲音,火燃燒時金屬資源回收筒焊接點遇到高溫崩落的聲音,都是陳陳陳找到關於自由的聲音。"從都市來到草原只是為了創作,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扎扎實實的自由。"

 

 

 

 

 

 

☞ 速写croquis 新品 | 點擊立即前往

 

 

 

 

 

內容統籌:王罕歷 
製作:吉術齋 GEEK SHOOT JACK
監製:徐遠卓
導演:周楊杰
製片:唐雪丹
攝影:高遠、郭松雲
剪輯:曹雪旭
燈光:劉歡
錄音:韓建升
調色:張輝